《准备》读书心得

本文是《准备》(作者:黛安娜・塔文纳)的阅读摘抄与个人感想,这本书重点介绍了美国萨米特公立学校的教书育人的方法,按照她的办学思想与模式,在美国已经有15所学校,成功受到多位知名的教育家联名推荐。

何为教育

目标

我们不能够放弃任何一个孩子,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,并且能够快乐地拥有掌握幸福的能力。

本质

教育的本质在于改变孩子,帮助这些孩子变得更好、更幸福。教育的本质不在于面试他们,不在于筛选出来好的孩子放在一起。

这一点有点类似于孔夫子的“有教无类”,教育家是贩夫走卒都能培养。甚至有人还曾经走过弯路,干过坏事,没关系,来,我都教你,然后慢慢把你变成好人,这个才是教育的本质。

人才需求在变化

传统的人才要求:

  • 简单的培训
  • 有耐力

今天对人才的需求:

  • 解决复杂问题
  • 批判思维
  • 创造力
  • 人力管理
  • 协作能力
  • 高情商

因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了,所以我们的教育也要变化。

我们来看看萨米特高中是怎么做到的。

新的尝试

在萨米特高中,每个班级没有老师讲课,他们的办法:

  • 把知识点 + 所有的课程列表提供给同学
  • 老师出课题,是一个问题或者挑战,让同学们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

比如:

  • 工业革命:产品的故事
  • 电力屋:从工程师的角度去设计一个电力屋
  • 亲爱的编辑 :要求学生亲生扮演作者

“这些课题项目并非临时植入的,它们是学生的日常作业,深入探讨、规划、调研、制作模型、写作和大量的批判性思考,取代了单纯的授课,学生和老师一同完成这些课题……”最后这句话很重要,“它们不是甜品,它们是主菜。”

学习方法

项目式学习

目的:在于培养决策力,打造基于项目式的课程体系

方法:在网络上自觉基础知识,合作完成,综合应用学科知识

自主学习

能学会自主学习,有三个关键词:精通、自主与目标

我们今天的学生与线上课程的时间是冲突的,而且学生的自主性差,如果不需要听老师慢节奏的讲课 + 繁重的作业,让学生们自己追着课程上的话,那就是海阔凭鱼跃。

那怎么办?

  • SMART原则:Specific特定的目标,Measurable,可衡量的;Achievable可以实现的;Relevant,现实的Time-bound,有时间要求的;

    不是放羊,而是要不断的确定目标,新目标,然后调整状态。

  • 随机应变:如果这部分学不会,就继续学;如果已经学会了,那就继续往下走;

  • 寻求挑战:不能只学自己会的东西,自己喜欢的,要学习自己不会的,挑战新的目标;

  • 坚持不懈:学习不是一蹴而就,必须能够忍耐,能吃苦;

  • 直面挫折:这次没有做好,不会不要紧,直面挫折,下次再来;

  • 适时求助:真的不会了,找人问。

如何培养呢?

老师是关键性作用的,要不断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这些特性。

我们作为老师,我们作为学校,要教给你的是这六样东西,学那些知识是你自己的事,你自己去想办法。但是我们要教给你的,是这六个素质。这六项素质教会你了,你就能够活到老学到老,你就能够真的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了。

我们老讲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这句话是中国的俗语。

但是什么才是那个打鱼的“渔”?我们过去觉得,解题思路就是打鱼的“渔”。不对,解题思路是那个“鱼”,就吃的那个鱼。但是学习的这种态度、这种精神、这种设定目标的方法,寻求挑战的这种状态,然后适时求助的这种方法论,这个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工具。

失败在哪种情况下是有意义的?

  • 学到了东西,并且有动力再次尝试;——强调不用过度的担心失败

    e.g. : 打游戏,game over了,还可以重启;

  • 失败不会永久地排队未来的可能性;——我们创造了特别大的面对失败的压力

    e.g. : 高考模拟考试作弊

有本书叫作《不管教的勇气》,那本书的作者就说:“如果一个家长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他是为了自己学习,那么你使多大的劲儿都没用。”就是你最多把他逼迫得假装在学习。

反思式学习

认知:你知道很多东西

元认知:你知道自己知道哪些东西

如果你知道自己知道哪些东西,那么相应的,你也会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东西,你对自己的认知,有一个边界的了解,这个叫作“元认知”。所以要培养孩子能够反思、能够知道自己该学习些什么东西、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

如何实现的呢?

解除老师的改作业、教学等工作,而让老师成为一个导师,负责15-20人,带领学生参与打分的过程。

比如:说你的一个作业,是“旅行箱”这样的作业。做完了以后,让其他组的孩子给这组的学生打分。然后老师打出自己的分,再来跟孩子们校正。老师告诉孩子们为什么打这样的分、原因是什么,帮助孩子不断地修订自己打分的标准。逐渐你就会发现,孩子们学会了判断力。这种对于作品的判断能力,其实就是非常重要的反思的能力,它替代了老师下的那个评语。

目的:

  • 同学们不用只专注于分数
  • 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意见
  • 观察自己的学习、观察他人的学习

最终,提高自己的元认知。

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

很多学霸走上社会后并不成功,原因就是学霸一辈子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强就够了,他不需要跟别人合作。但是,能够令你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,并不是竞争的能力。

我们在这个社会上,你真的能够做出贡献,最核心的能力是合作的能力。

怎么让大家来建立人际关系呢?

通过问题引导 - GROW模型

  • G(Goal setting):代表确认员工业绩目标

  • R(Reality Check)是现状,要搞清楚目前的现状、客观事实是什么;寻找动因;

  • O(Options)代表寻找解决方案;

  • W (What? When? Who? Will? What should be done? When by whom and does the will exist to do it?) 代表制定行动计划和评审时间。

人际关系中非常关键的点:

  • 每个人都可以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功,我们的成功无需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利益之上。
  • 人跟人的成功维度是极多的,绝不意味着你战胜了别人就能够成功,你把别人搞糟糕了你就可以成功。

任何一个团队,在组建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建立期、激荡期、规范期和执行期,最后还有一个解散期。

很多团队刚建立的时候整天吵架,打得一塌糊涂,团队有激荡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
为了能够更好地决策,他们引入了一套决策机制DPIV,把决策过程中的人分成了几个类型。

  • D(Decision)就是决定者,这种人是做决定的;——把握方向

  • V(Vote)有否决权的人——守住底线

  • P(Proposal),可以提议案的人—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,有基本的原则

  • I(Input),就是你可以做意见提供者;——各种各样的思想

  • MBI,是被通知的那一方。

    做一个决策的时候,通常团队里边就这五种人。

如何才算是做好了准备

评判标准

  • 健全的人格
    • 依赖
    • 压力管理
    • 自我调节
  • 入学准备
    • 自我认知
    • 共情和人际交往能力
    • 执行力,即SMART原则
    • 自我和对学校的看法
    • 成长型思维,把失败视作是学习的机会
    • 自我效能感,自我价值很高,也知道自己能做的事
    • 归属感,集体的归属感
    • 学校的重要性
  • 毅力
    • 适应性
    • 能动性
    • 学术韧性
  • 独立性和可持续性
    • 自主性
    • 好奇心
    • 目标感

具体做法

  1. 设定一个目标,准备三套方案,保证实现该目标。原则:

    •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?目标要基于对自我清晰的认知
    • 你想要做的事情必须是切实可行,而且有意义的
    • 在做选择前,一定要全方位的考虑可能性,你的决定一定要得到周围人与家里人的支持
  2. 出于好奇心持续的学习:

  • 知识仍旧很重要,要改变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;
  • 通过自己最感举的内容找到与世界对接的入口
  • 体验、探索、追求
  • 发掘真实的兴趣
  • 学会利用网络上的课程知识
  • 终身学习
  1. 专项技能培养,雇主希望在求职者身上看到的是:
  • Leader Ship(领导力)
  • 团队合作能力
  • 沟通技巧
  • 解决问题的能力
  • 口头表达能力
  • 较强的职业道德
  • 主动性
  • 定量分析能力
  • 灵活性/适应性
  • 专业技术能力
  • 人际交往能力
  • 计算机能力
  • 注重细节的组织能力
  • 开朗外向的性格
  • 战略规划能力
  • 创造力
  • 举止得体
  • 创业精神
  • 敢于承担风险

通用技能有哪些

  1. 文本分析

    • 主题、中心思想
    • 观点、目标
    • 主旨展开
    • 结构
    • 词汇选择
  2. 作品展示

    • 精准表达
    • 使用多媒体沟通
    • 口头汇报
  3. 调研

    • 提问题
    • 定义一个设计问题
    • 规划和开展调查
    • 提出假设
  4. 分析和整合

    • 组织和展示信息
    • 识别模式和关联
    • 对比
    • 建模
    • 阐释数据/信息以提出有效这个点
    • 建立联系和进行看你方便
    • 评估论点
    • 评估不同的设计方案
    • 给出基于证据的解释
  5. 说与听

    • 参与基于证据的讨论
    • 沟通的规范、积极倾听
  6. 写作

    • 有力的这个点
    • 提供相关信息、对论点进行解释说明
    • 叙事
    • 反驳
    • 选择论据
    • 解释论据
    • 整合论据
    • 组织(过渡、连贯、结构)
    • 引入的结论
  7. 资源使用

    • 选择相关的资源
    • 资源的背景调查
    • 整合不同的资源
    • 建模